金蜜蜂财经热评网

农家传统工艺,做出豆腐老味道

农家传统工艺,做出豆腐老味道-图1

晾晒豆渣


农家传统工艺,做出豆腐老味道-图2

压制豆腐


  “一颗豆子圆又圆,推成豆腐卖成钱,人人嫌我生意小,小小生意赚大钱。”这首民间歌谣,便是镇安县高峰镇两河村村民白绍启的真实写照。
  10月10日,记者踏进白绍启家的院子,地上晾晒的豆渣率先映入眼帘。白绍启的岳母齐秀莲正拿着耙子整理豆渣。厨房里,锅里煮的、盆里泡的、篮里压的……处处弥漫着豆腐的香气。白绍启和妻子邢秀霞分工明确、动作干练,制作豆腐的每一项工序都有条不紊,一笼笼新鲜出炉的豆腐热气腾腾,鲜嫩的豆香不断四溢开来,豆腐色泽诱人、外鲜里嫩,既可炒、炖,又可作为一些肉食的配料。
  “收回来的黄豆都装袋了,全在客厅堆着。做好的菜豆腐、老豆腐和豆酱也都切好放在柜子里了,等着买家来取。”50多岁的白绍启说,本来自己家地里也全部种的是黄豆,他自家的加上租别人的地,一共种了七八十亩黄豆,可是根本不够用,还要另外从其他农户手里收购。好在政府给群众免费发放黄豆种子、化肥,大家种植黄豆的积极性很高,今年他就收了1.6万多斤黄豆。
  自从2008年开始自产自销豆腐,白绍启已经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了近20年。原料自供自给,这也从源头上保证了它的口感和品质保留了食物最本真的味道,食之鲜香、味有余美。通过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豆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,口感香甜软嫩,老少皆宜,高峰镇乃至西安慕名而来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。
  “这里生产制作的豆腐吃起来非常香甜,我最喜欢用来炒肉或与白菜一起煮。我们一般都是整箱买,自己吃不完给城里的亲戚也送点,只要在外面说是老白家的豆腐,大家都是连连称赞。”两河村村民白吉玲推着订购的几箱豆腐开心地说。
  清洗、泡发、研磨、过滤、杀菌……制作豆腐的工序比想象中复杂得多,看着邢秀霞忙碌的身影,才明白一块豆腐的来之不易。黄豆泡好后便是磨豆,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如今磨豆腐都是半机械化,省时省力。
  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做豆腐更需要慢工出细活。在用柴火锅煮豆浆的过程中,不仅要掌握好火候,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,熬制30分钟左右后,就能明显闻到热豆浆浓郁的甜香味。”白绍启说,豆腐做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点膏,将石膏粉加入过滤后的豆浆时,不仅要考虑温度还要在20分钟内完成这一环节,否则做出的豆腐不是水分流失过多、产量减少,就是水分过多、豆腐变糊。在点膏的这一过程中,加入提前煮熟切好的蔬菜,菜豆腐也就成功了。
  “点膏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℃至70℃,原先我们都是靠经验用手指试温,后来为了保证精准就买了测温计。”白绍启指着正架在大盆上的豆腐筐说,“最后就是压豆腐,压3个小时得到的豆腐就刚刚好。每月做2000多斤豆腐,逢年过节都供不应求,一年下来能做2万多斤豆腐,年收入7万多元。”
  除了豆腐,白绍启家的豆酱也是一大特色。从清洗黄豆到煮烂煮干,再到自然发酵,每一步看似简单,却需要十分丰富的经验。
  “自然发酵的时候用锅捂着,直到黄豆呈白色拉丝状,然后撒上盐、花椒粉、辣椒面,搅拌均匀继续晾晒就可以了。”
  白绍启的豆酱承载了镇安的独特风味,每年冬季人们将腌好的腊肉与豆酱翻炒在一起,端上桌就是镇安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“硬菜”。
  看着新鲜出炉的豆腐,白绍启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做完豆腐,走村入户卖豆腐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,只有把豆腐卖完,忙碌的一天才可以告一段落。
  院子里晾晒的豆渣和过滤后的豆腐水怎么处理?白绍启笑着说,豆渣都卖给附近喂养牛羊的养殖户了,而豆腐水也一点都没浪费,全部当作肥料用来浇地。


来源:商洛日报

作者:马泽平 孙远飞

编辑:吴函

责任编辑:杨柳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fqpqq.cn/wap/653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

x

注册

已经有帐号?